阅读权限40
注册时间2017-12-26
最后登录1970-1-1
|
沙发
楼主 |
发表于 2018-1-20 11:31:01
|
只看该作者
查斯特忽然起身"Good Goodbye",世间再无林肯公园!
没人知道查斯特到底为什么离开。 我们以为告别的只是查斯特-贝宁顿,其实还送走了林肯公园所创造的一个温柔摇滚的时代。 摇滚不只是愤怒,不只反抗,不只是如同飞鸟一般永不回头,而是呈现对这个复杂世界最丰富的理解。 而这个男人忽然从起身说“Good Goodbye”,世间再无林肯公园。
Good Goodbye,查斯特-贝宁顿。
《Good Goodbye》,是林肯公园最新专辑里的一首歌,如今音乐的音符还在世间流淌,这首歌的主唱却已不在。
外媒报道,查斯特-贝宁顿(Chester Bennington)在家上吊自杀。他的尸体于当地时间周四上午9点之前在家中被发现,年仅41岁。
团员之一麦克-信田(Michael Shinoda)在推特发文证实消息,“震惊,心都碎了,但是真的!我们稍后会尽快发表声明。”
很多中国乐迷说,这是他们知道的唯二外国乐团,手机里还放着他们的歌,却在网上看到了查斯特-贝宁顿去世的消息。
也有很多人直到新闻里到处都是查斯特-贝宁顿的名字,才惊觉:谁是林肯公园?2座格莱美奖、5座全美音乐奖、4座MTV音乐录像带奖、10座MTV欧洲音乐奖、3座世界音乐奖......自2000年发行首张专辑至今,这支美国重金属摇滚乐队,一共推出了七张专辑,并且早已站在世界流行音乐之巅。如果这些还不能让你想起他们,那么《变形金刚3》主题曲那刺破天际的高音总可以了吧!
虽然是很可能是无数青少年的启蒙金属乐队,但他们的歌却常被诟病不够摇滚,在那些大量描写死亡等风格偏激的金属摇滚乐队歌手中,林肯公园简直是一股小清新。而后来加入的查斯特-贝宁顿已经渐渐成为乐队的灵魂。
关于这位天才的死,各方莫衷一是,查斯特童年时曾被成年男子性侵过,也有外媒报道称,查斯特选择在7月20日自杀的原因可能跟他极其要好的朋友、Soundgarden乐队以及Audioslave乐队主唱Chris Cornell有关,因为7月20日是Chris Cornell的诞辰。
但是说真的,没人知道查斯特到底为什么离开。
人们经常因为一个人的离开而用这样的句式:这个人离开了,一个时代结束了。这种说法尽管充满敬意,但却时常夸大其辞,可是这一次,我们却可以肯定地说:查斯特-贝宁顿走后,一个时代,真的跟着他离开了。
查斯特的那些童年阴霾,到他死去才被世界想起
五天前一名粉丝曾上传2张查斯特-贝宁顿热唱中的照片,并写下留言“ChesterBe should bring back this hairstyle(希望查斯特能重新留回这个发型)”。查斯特留言说我同意,这家伙食言了。
关于查斯特自杀的原因,注定成为欧美乐坛的哥德巴赫猜想。他没有解释自己为什么离开,于是人们只能从他的经历中,去寻找他离世原因的凤毛麟角。
查斯特过去受访时透露,从7岁开始遭到一名成年男子性侵,但却不想要寻求帮助,因为不想让其他人以为自己是同性恋,或者是说谎,进而导致这样的性虐待持续到13岁。他后来和父亲谈及此事,发现该名加害者本身也是受害者,所以才没有继续追究下去。但也因为这件事,他曾坦言多年来一直有想要轻生的念头。
查斯特还一直有药物和酒精成瘾的问题。他11岁时父母亲离婚,监护权归父亲所有,但爸爸本身是名警察、经常不在家,哥哥姐姐也几乎都已离家,在学校也遭到排挤,他也曾表示,在高中阶段时,把自己归类为经常被欺负的怪胎。
性侵和校园欺凌,给人留下的伤痕在哪个国家都一样,尤其是性侵未成年人,更加不能原谅。但作为被侵犯者,他必须面对的,却不是性侵本身的恐惧,而是被当成是同性恋者的恐惧,这才是这件事背后,最令人绝望的地方。
如果查斯特选择对抗异样眼光指指点点,勇敢反击伤害者,也许伤害可以被弥补,生活也可以继续,而不像现在:可查斯特选择了原谅,这等于把自己也打入十八层地狱,内心永远无法得到安宁,永世不得翻身。
但我们都以为他挺得住。他是谁?他是林肯公园啊!
很遗憾,我们都弄混了艺术和生活的边界,无论童年梦魇在他自杀的决定中占了多大比例,结果都是——这个硬汉,他没挺住。
正能量的摇滚,温柔的激荡
很难说林肯公园唱的究竟是什么。我的意思是说,你根本无法归类林肯公园的音乐,按道理他们唱的可是重金属摇滚,但人们却从没见过歌词如此干净的重金属摇滚。
相比那些标榜个性,其实仿佛重金属流水线里的产品,林肯公园的音乐,才是真正的个性。以至到今天,如果说到林肯公园的继任者,甚至都想不出让谁来担当。
他们独一无二。一出生就如日中天。
2001年,他们的首张专辑《Hybrid Theory》就取得了美国本土的最高销量,连续75周占据专辑销售排行榜前5名位置,并仍在不停地刷新着自身的销售记录,直到今天。
然后,是《Meteora》、《Minutes To Midnight》、《A Thousand Suns》、《Living Things》、《The Hunting Party》,直到最后一张专辑——是的,我们几乎可以这么说了,没有了查斯特,即使林肯公园唱下去,也将不复过往。
最后一张专辑叫《One More Light》——听起来,就像查斯特和世界开的一个最糟糕的玩笑。
但是和所有天才们一样,林肯公园一直是被人误解的。他们一再重复着:“大家对我们最大的误解就是以为我们只是个摇滚乐队,我们认为我们的音乐是由很多类型音乐交错而成,,一种伴着我们六个人成长岁的综合体。”
是啊,用重金属和高音概括林肯公园,这是多么肤浅的事情,可是这个时代最爱的就是贴标签。但究竟是标签令林肯公园独特,还是标签误解了林肯公园的独特,这个问题,大概永远失去了答案。
当林肯公园站在台上唱出一个时代年轻人绝望里的绽放的力量,摇滚也好,流行音乐也罢,所谓风华,不外如是。
林肯公园不带脏字的高吭,才是真正的摇滚。也才是真正的流行音乐。
世间再无林肯公园,NO More Light
从今往后,中国歌迷再也听不到查斯特那刺破云霄的高音了。
但更加无从复制的,是林肯公园音乐愤怒与力量背后的深情,安静的爆发,平静的沸腾,这些林肯公园骨子里的标签。
唯有查斯特的高吭,他的凌厉,他唱到结尾泛出的人生里的绝望的苦,能戳中人心里无处遁逃的泪点。也唯有音乐里劫后余生的勇气,寒冷的温暖,肆意放纵留下的余温,才铸就了林肯公园真正打动人的的部分。
必须在查斯特死去时,人们才更清晰地理解到那些激昂背后的苦痛,要经历怎样的痛苦挣扎,才能唱出那样平淡的永远。
仅仅是因为他爱音乐而已,就付出了一切,却至死不为自己的离开辩解半句,只是在死前,用最后一张专辑最后一次发出自己的嘶吼。
41年,如果没有音乐,不知道查斯特能不能在这个他眼里悲伤的人间,撑上这么久。
对这个男人而言,似乎已经足矣。
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歌迷来说,尽管他所做的一切已经让人无比牛掰,无比震撼,无比感动,可是,还远远不够。
去往天堂,但他依然是那个,外表冷酷又傲慢,目空一切,心底却温柔如海洋的孩子,他喜欢把所有心事与痛苦藏在心底,纵使有着全世界最多的温柔,也只是将它放进歌里,他的歌似乎在与这个世界做对,其实在同这个世界温柔的和解。
有些人说林肯公园变了,他们的歌不再像从前,不再“摇滚”,不再愤怒。查斯特的死去,似乎可以证明他们的观点。
才怪!查斯特,你是全世界最勇敢的人。我们都愿意原谅,你离开那一刻的不勇敢。
回到查斯特来中国的那个夜晚。演出接近尾声,查斯特用标准的普通话字正腔圆地说道:“谢谢北京!”不少乐迷依旧高喊“Linkin Park”,人们不愿散场,却没想到,那就是最后的离别。
我们以为告别的只是查斯特-贝宁顿,其实还送走了林肯公园所创造的一个温柔摇滚的时代。
厌恶的人,直指后期的林肯公园堕落无聊,丢掉了摇滚精神。这么说的人,从一开始就没搞清楚摇滚精神真正的定义。
摇滚不只是愤怒,不只是反抗,不只是如同飞鸟一般永不回头,而是呈现对这个复杂世界最丰富的理解。坚持不一定要愤怒,也可以是温柔地沸腾。
这个男人忽然从尘世起身离开,世间再无林肯公园。
但是天堂,从此多了一个唱摇滚的,继续唱出摇滚的忧伤。
ONE More Light?NO More Light!
转自他说——肥罗大电影
|
|